膜結構景觀膜結構是建筑結構中最新發(fā)展起來的一種形式,它以性能優(yōu)良的織物為材料,或是向膜內充氣,由空氣壓力支撐膜面,或是利用柔性鋼索或剛性支撐結構將面繃緊,從而形成具有一定剛度、能夠覆蓋大跨度空間的結構體系。自從1970年代以來, 膜結構在國外已逐漸應用于體育建筑、商場、展覽中心、交通服務設施等大跨度建筑中。膜結構已成為結構設計選型中的一個主要方案。成為化纖紡織品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。近年來在中國建筑 結構中也有長足的進展。大阪萬國博覽會中的美國館采用了氣承式空氣 膜結構。
這個擬橢圓形、軸線尺寸為 140m×83.5m的展覽館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跨度的 膜結構,而且是首次采用了聚氯乙烯(PVC)涂層的玻璃纖維織物。作為一種真正的現(xiàn)代工程結構,大阪萬國博覽會的展覽館標志著 膜結構時代的開始。自此以后, 膜結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猛的發(fā)展。
從跨度來說,美國龐提亞克的“銀色穹頂”氣承式空氣膜結構的平面有234.9m×183m,開始采用聚四氟乙烯(PTFE)涂層的玻璃纖維織物,類似的大型體育館在北美就建了九座。從面積來說,沙特阿拉伯吉大機場候機大廳的懸掛膜結構占地42萬m2。作為 膜結構一種新形式,索穹頂于1988年首先用在漢城奧運會的體操館與擊劍館,其后又在一些體育建筑中得到推廣。千年穹頂以其獨特的 膜結構,顯示了當今建筑技術與材料科學的發(fā)展水平。
膜材料是這種大跨度空間結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,被稱為“第五代建材”。它的作用等同于傳統(tǒng)的剛性結構中的混凝土、鋼筋等材料。早期的膜結構由于膜材開發(fā)的緩慢,一直處于停滯狀態(tài)。直到現(xiàn)代,由于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,新材料的出現(xiàn),特別是20世紀七十年代后,美國杜邦公司開發(fā)出以聚四氟乙烯為涂層(PTEF)的玻璃纖維織物作為膜材,才引發(fā)了膜結構在近幾十年的突飛猛進的發(fā)展。1970年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,由美國工程師David Geiger和H.Berger設計的美國館采用氣承式膜結構,首次以聚氯乙稀(PVC)為涂層的玻璃纖維織物作為覆蓋材料,是第一個現(xiàn)代意義上的大跨度膜結構。膜結構景觀